对全球传播发展现状和趋势的解读和探索,早已走出单一学科的范畴和能力,急需跨学科的深度对话与合作。2018年1月8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中心首届高峰论坛“全球传播与中式全球化高端学术论坛”汇聚中外跨国界、跨业界、跨学科之力共同攻坚,来自十余所中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学者专家和业界领军人物在理性激辩中,探讨中国在世界全球化进程中的使命责任和路径特征。
论坛开幕
王润泽副院长主持
执行院长胡百精、中心主任李沁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 胡百精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胡百精在致辞中表示,全球化拉平了世界,但“地球村”内部多元部落的相遇和抗争也应运而生,举办本届论坛正是为了让各领域的学者专家能够充分交流与探讨,为全球传播提出有效的、综合的推进方案。
国家传播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李沁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李沁开宗明义,她表示,信息传播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全球传播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中国随着国力的强盛,在全球传播格局中彰显出举足轻重的责任和使命。论坛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主持。
论坛进行时(一)
新时代背景下“全球化”概念的思考
在网络技术时代,全球化作为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当前的问题关键不在于是否应实现全球化,而更在于应以何种标准重新定义、重新适应全球化。来自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从各自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对新时代背景下“全球化”概念进行思考,展开对话。
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Journal of Communication主编Silvio Waisbord以“A cosmopolitan sensibility for global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为题的发言开启了论坛的首场研讨。
Waisbord结合自己的新闻传播学背景提出,在当前,全球化传播已经超越了常规的国家和地区边界。国际媒介研究需要学者拥有跨国视角,以理论问题为动力,运用对比分析,重新审视过去的论断并提出新问题。
针对如何在全球化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中国话语权,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以“泛传播:中式创新与全球化”为题,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探讨了中式全球化的引领核心问题。
她回顾历史表示,英美主导的两次全球化浪潮都产生了具有引领作用的科学技术,在新一波中式全球化浪潮下,“大数据”“智能化”“移动化”将成为影响未来一百年的创新技术,其中发挥核心作用的必将是人工智能。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挑战,一是我们目前的技术创新还停留在表层,二是人工智能对人类价值观和认知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为中式全球化的到来做好准备,我们需要结合技术领域的趋势进一步思考全球化背景下的创新根基。
中式全球化同样离不开人才资源和人才建设的影响,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国务院参事王辉耀在“全球化与中国发展”的主题发言中就重点对此进行了论述。
继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之后,人才全球化将引领新的浪潮。中国拥有着丰富且广泛的全球人才资源,与此同时,中国在全球化新阶段还需加强国际人才引进的力度, 消除人才的“只出不进”的现状。为此,王辉耀提出建立国家移民局、全球人才库等建议,把握好人才力量在中国全球化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以全球化理论体系讲述中国故事。
长江商学院创始院长项兵将商业视角下关于中式全球化的思考汇聚于《全球大变局与中国企业的战略》的发言中,他首先分析了中美新自由主义抬头和欧洲保守主义顽强的国际形势,为我们思考中式全球化的成长环境提供了新的进路。
他认为,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一个多种颠覆式变革汇聚的时代,世界在经济发展模式、科技、社会、国家治理、全球贸易与投资体系、全球治理、地缘政治、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增长等方面都正在经历或孕育着重大变革。
中式全球化的初衷应该是怎样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章晓英以“融媒体国际传播与国际认同力构建”展开演讲,从国际传播的角度探讨了中式全球化的突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