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研究、理论支撑、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2025‘一带一路’国际丝路传播学者论坛”将于2025年12月13-14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启幕,主题征文正式启动。
本论坛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中心、《丝绸》杂志社等联合主办。设置学术论坛、期刊主编圆桌对话等环节,特邀四海知名学者与学术期刊主编,围绕“人机共生时代下的丝绸文化研究与创新”“全球化视野下的丝路文明传播与互鉴”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度对话与思想碰撞。旨在搭建高层次交流平台,融汇学界、刊界与产业界智慧,共促丝路文明传播跃升新阶。
一、会议主题
智绘丝路·共织未来
Map a Smart Silk Road · Weave a Shared Future
二、主要内容
(一)专家主旨报告:国际丝路文化与传播研究
(二)学者观点对话:“一带一路”丝路传播与文明互鉴新格局
(三)主编圆桌交流:以丝为媒,刊启未来
(四)学术研讨(一):智绘丝路:人机共生下的丝路文明传播与创新
(五)学术研讨(二):共织未来:全球化视野下的丝路文明传播与互鉴
三、时间与地点
(一)举办时间:
2025年12月13日-2025年12月14日
(二)举办地点:
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新闻楼
四、学术支持单位
(一)论坛主席
李沁(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传播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二)特邀嘉宾
赵丰(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国际丝路之绸研究联盟(IASSRT)主席)
陈昌凤(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全球传媒学刊》主编)
隋岩(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现代传播》主编)
刘海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国际新闻界》主编)
崔荣荣(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院长,《服装学报》执行主编)
赵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国际设计联合会副主席)
徐畅海(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院长,《民族艺术研究》主编)
方兴东(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常务副院长)
黄日涵(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
Assadour Markarov(保加利亚国立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刘莉(北京服装学院研究生院院长,二级长聘教授)
苏淼(浙江理工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宋睿华(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长聘副教授)
陈继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王裕平(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
马筱芬(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邀请确认中……
(三)学术支持单位(邀请中...)
《丝绸》《国际新闻界》《美术》《全球传媒学刊》《传媒观察》《民族艺术研究》《艺术探索》《服装学报》《服装设计师》《SILK》……
五、征稿/交流主题
1.智绘丝路:人机共生下的丝路文明传播与创新
丝路经贸体系的数字重构与演化
丝路文明交流史中技术作用变迁
丝路社会结构与文化实践的重塑
丝路艺术的数字转译与美学再生
丝路与全球数字治理秩序的演进
丝路的协同管理系统与韧性优化
数字丝路与跨文化认知心理机制
数字丝路与跨文化传播多元范式
数字丝路与跨文化教育模式创新
丝路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决策体系
2.共织未来:全球化视野下的丝路文明传播与互鉴
丝路文明的话语研究
丝路文明的智能传播研究
丝路文明的传播战略研究
丝路文明的青年参与研究
丝路文明的舆论治理研究
丝路文明的文化遗产研究
丝路文明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丝路文明的国家形象与品牌传播研究
丝路文明的全球治理与文化外交研究
六、投稿格式及录用
1、论文需遵循学术规范,并尚未公开发表。
2、投稿论文发至brisrsf@163.com电子邮箱,邮件标题请以“分论坛(一)/(二)投稿-姓名-论文题目”形式标注。
3、论文字数为8000至12000字,包含题目、中英文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学位、职称、职务等;多个作者,分别介绍)、作者联系方式(包括手机、电子信箱、通讯地址及邮政编码)等。
4、论文格式要求请参见《丝绸》来稿格式及引文注释规范。
5、论文全文提交截止日期:2025年11月15日。
七、重要时间节点
1、2025年11月15日前,提交完整论文;
2、2025年11月22日前,论坛秘书处发出论文采用通知;
3、2025年11月26日前,参会人员完成会议报名(填写并提交回执);
4、2025年11月30日前,对完成报名者发出正式邀请。
八、注意事项
论坛嘉宾为邀请制,会议交流仅限投稿被采用的作者本人参加,参会代表往返交通、住宿费用自理。
九、会议附件
